金屬材料在一定溫度范圍內,隨溫度的上升其塑性會提高,變形抗力會下降,用較小的變形力就能使坯料穩定地改變形狀而不出現破裂,所以用鍛造加熱爐鍛造時要對工件加熱。
那么確定鍛造溫度范圍的方法又是什么呢?先來看看確定鍛造溫度范圍的基本原則。
在鍛造溫度范圍內,應保證金屬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較低的變形抗力以利于鍛造變形;能改善金屬內部組織性能,獲得高品質鍛件;范圍寬度盡可能大些,以減少加熱火次,提高生產效率。
始鍛溫度的確定,主要是保證不產生過燒現象。因此碳鋼的始鍛溫度應低于鐵碳平衡圖的固相線150~250℃。采用高速錘精鍛時,由于高速變形會產生很大的熱效應,使毛坯溫度升高以致引起過燒,所以始鍛溫度應該比通常始鍛溫度約低100℃左右。
終鍛溫度的確定,既要保證金屬在終鍛前具有足夠的塑性,又要使鍛件能夠獲得良好的組織性能,因此,一般來說終鍛溫度應稍高于其再結晶溫度,既保證毛坯在終鍛前仍有足夠的塑性,又能使鍛后再結晶完全,獲得較好的細晶粒組織。
就碳鋼而言,終鍛溫度如果過高,會使鍛件晶粒粗大,甚至產生魏氏體組織。終鍛溫度不能低于鐵碳平衡圖的A1線。否則塑性顯著降低,變形抗力增加,加工硬化現象嚴重,容易產生鍛造裂紋。